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工作之窗 > 队伍建设

清廉拒腐 “固堤行动”在路上——收看《问“剑”破局》心得

日期: 2024-03-04 11:52:35      来源:中共竹溪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
2月29日,观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《问“剑”破局》后,感受颇多,这是对基层党员干部一次思想洗礼、一场灵魂触动、一种警示敲打。在党校培训期间,要勠力将所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化、内化、转化,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,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思考,结合乡镇实际,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要以市县严肃查处的违纪违规案件为反面典型,从中汲取深刻教训,受警醒、明底线、知敬畏,做到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让“铜墙铁壁”牢不可破,清廉拒腐“固堤行动”永远在路上。

圈套“千方百计”,以理想信念筑牢“定海神针”。很多时候,贪腐就是从一根烟、一杯酒、一顿饭开始,表面看是人情往来,实质是“四风”问题在“萌芽”和作怪。分析近年来一些落马干部的堕落轨迹,信念动摇、思想变质是一切腐败行为的源头。“围猎者”多以投其所好型从领导爱好入手,以“温水煮青蛙”型从领导情谊入手,以利益交换型从利益输送入手,以“曲线救国”型从领导身边人入手,如果动摇了理想信念,背离了对党忠诚、永不叛党的誓言,丢掉了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初心使命,就可能在“围猎”中被捕获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,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“钙”、信仰之“元”,保证理想信念“定海神针”立得牢、站得稳、用得好。作为乡镇领导干部,应该以身作则,心存敬畏,警醒常在,更好的推动作风建设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、落实、落细。要以此次剑川县案例为反面教材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时刻牢记“四风”之害,禁“四风”之欲,时刻绷紧廉政“发条”,拧紧理想信念“总开关”,筑牢拒腐防变“防火墙”,做到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,坚持公正用权、谨慎用权、依法用权,真正让手中权力姓“公”,不搞权钱交易、权力寻租,让“围猎”者无可乘之机,才能答好“反围猎”这道必答题。

陷阱“千变万化”,以党性修养堆砌“铜墙铁壁”。党性观念不强,工作作风漂浮,对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漠不关心、麻木不仁。如:干部出访滞留不归事件;以各种“合理”名目将妻子儿女移民国外、家庭资产转移出境,自己在国内当官的“裸体官员”现象等,这些皆是党性不强、党风不正、执纪不严、蜕化变质的,极易让行贿人有空可钻、有机可乘,造成党员干部逐步走向腐败的牢笼。实践表明,只有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,修好共产党人的“心学”,才能解决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,筑牢“不想腐”的思想堤坝。在守纪律、讲规矩的过程中,自觉锤炼党性,严守党的纪律不越轨,坚守底线、不越红线,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,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志趣。黄石市下陆区老鹳庙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刘伦堂,清廉如水,一心为民。始终牢记“权为民所赋,权为民所用”的根本道理,不断提高“不想腐”的觉悟和境界,确保廉洁、公正用权的基本标准永不变质、永不变色、永不变味,用规范的言行,清正的作风,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。

群众“千家万户”,以为民情怀编织“锦绣华章”。民为贵,社稷次之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。”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关乎民心向背,关乎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,是站稳人民立场最基础、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工作。要做好这一工作,首先就需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,坚守为民初心,把握人民愿望,激发恪守廉洁之本的内生动力,以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担当,做到内无妄想,外无妄动,筑牢拒腐堤坝,守住廉洁底线。在基层与群众交流过程中,很多百姓对贪腐深恶痛绝,设身处地站在人民的立场,从群众的角度出发,才能切身体会到腐败对社会公平的严重破坏;才能深刻感受到腐败对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害;才能真切地看到腐败对党和政府形象及公信力的巨大危害。贪腐的滋生导致公平的天平失衡,无形中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。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,而是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的大政治。法律在上,纪律在前,无论是在培训期间还是日常生活工作中,只有严格遵守纪律规矩,言行才不会失控,防线才不会失守。我们要引以为戒,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贯穿到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,做政治上的“明白人”,纪律上的“清醒人”,服务上的“贴心人”。(段家学)


主办单位:中共竹溪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
鄂ICP备19020507号-1 技术支持:十堰政府网

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城关镇北大街县委大院